Nansha homepage.

 南沙群岛的新闻,每一则都值得细读;南沙的事情,每一件都值得了解

首页

南沙群岛论坛
  南沙群岛讨论
  南海历史与现状
  海南省三沙市
  守礁战友园地

南沙群岛新闻
  目录
  最近新闻节选
  过往新闻存档


WWW
nansha.org.cn

  南沙群岛在线——南沙群岛新闻

本站存档了一些关于南沙群岛的过往新闻,主要是网络上发布过的,中英文都有,欢迎查阅。如果您发现我们遗漏一些重要新闻,欢迎联系我们,谢谢关注与支持!(2009-01-11最后更新)

最近的新闻更新请见南沙群岛论坛的新闻板块

南沙群岛新闻--过往新闻存档纪录


日期:2005-06-07

标题:难解海洋资源困局:南海休渔遭遇"7年之痒"

作者:(编辑: 空思 )

来源:news.dayoo.com 2005年06月07日 08:12  来源: 广州日报

网址:http://gd.dayoo.com/gb/content/2005-06/07/content_2084169.htm

正文:

  捕鱼者说:越开越远的渔船……

  莲花山渔港,这个位于珠江口狮子洋畔的渔港是广州最大的渔港,这里760多条渔船的产值占广州渔业捕捞总量的六至七成。3日上午,记者来到渔港时,群星、卫星、东星和明星四条渔村的所有渔船都已经回到码头,静静地停泊。渔船上红色的休渔旗在迎风飘场。

  从曾祖那辈开始算起,培叔已经是他们家族的第四代渔民了。虽然休渔已经进入第7个年头,但培叔觉得每年打到的鱼并没有增加。他说,这次休渔后,等到中秋节过后,这里的很多拖船就要去海南岛一带海域打鱼去。培叔回忆说,大约从1999年南海第一次开始休渔前的几年,珠江口的鱼就已经越来越少,不仅数量少而且鱼的个头也小了,渔船也就逐渐开到了桂山岛,然后是万山群岛,“这几年,很多拖船就要开到海南和北部湾一带了。”

  打了40多年鱼的培叔感触良多:这几年消失的鱼太多了,像石斑这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鱼,以前是一网下去很容易就打到,条条都有六七十斤重啊,还有凤鲚、大黄鱼、马鲛等等,但现在基本是抓不到了,好几年没有看见了。“就连码头旁边的海鲜城也是守着渔港吃进口鱼呢,海鲜城里卖的石斑都是进口来的。 ”

  一项调查表明,广东传统海域的400多种海产品目前仅发现200来种。广东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广州市黄沙水产品批发市场,天然海产品产量及品种仅占该市场的10%左右。

  除了鱼外,今年还有一样让培叔更为操心的,那就是柴油。柴油价格已从几年前的每吨2000多元,一路上涨到每吨4200元。培叔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他那条高级别拖船的产值大约有65万元,但一天下来要两吨半柴油,总共得用上大约103吨柴油,光油钱就接近50万元,虽然鱼价也上涨了两至三成,但远远赶不上翻倍的油价。“今年是要面临亏本了。”培叔估计。

  渔民休渔干什么?

  莲花山渔港所在的石楼镇,经济实力居番禺区中上游,但渔民年均收入只有五六千元,是石楼镇里最困难的群体。

  随着渔船报废制度的实施,到2006年,莲花山的760多艘渔船中将有一半以上达到报废期,更多的渔民将面临转产转业。镇里也正规划着要建设渔港经济区,让更多的渔民能够上岸。而每年休渔期间,渔政支队都会组织一些培训学习班,内容包括安全、养殖等各方面,今年也不例外。但两个月的休渔毕竟意味着主要收入的停止,这对大部分生活窘迫的渔民来说确实是一段难熬的日子。

  在码头上,记者遇到看管渔船的陈伯。陈伯告诉记者,休渔期内村里渔民的生活分几种:一种是有钱一点的,就娱乐休息,补补渔网,就当作是休假,等着开捕后猛打鱼;另一种是像他这样的,有老有少,家里情况不算好,就想法子打点零工,像看管渔船,一个月也能挣个几百块钱,“不过休渔只有两个月时间,零工难找,大部分人只好闲在家里。”还有一些则撑小船在内河里捕小鱼虾,“不过现在,河里已渐渐没有了鱼虾。”

  休渔之困

  休渔前后变本加厉

  从1995年东海正式实施休渔以来,目前休渔海域覆盖了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全部四个海区,休渔渔船约12万艘,休渔渔民上百万人。但正如莲花山的渔民所感受到的一样,鱼仍然越来越少,南海七年休渔仍难解海洋困局。

  休渔简单讲就是让鱼类在产卵期和幼儿期得到保护,免得被赶尽杀绝。但广东省海洋和渔业监测中心的报告却显示,休渔是季节性减轻捕捞强度的一项措施,它单纯地减少了捕捞时间,却未能促使捕捞力量的长期压缩。渔民休渔期间减少了作业量,经过休渔期的准备之后,捕捞作业变得更为紧迫,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来弥补2个月的停产,渔民们往往会提高生产能力,在较短的渔期内能够取得原有甚至更高的渔获规模。因此,虽然2个月的休渔使海洋渔业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休养生息机会,然而其后变本加厉的大肆捕捞,却往往毁灭了休渔成果。

  捕捞作业鸟枪换炮

  据了解,掠夺性捕捞表现在渔具渔法和作业时间上。传统的渔业捕捞是采取万船竞发、遍地撒网的原始方式,只有少数远洋大渔船配备有鱼汛搜索雷达。但现在随着拖船及探鱼仪等先进渔船和仪器的配备,一条拖船打的鱼可以抵得上以前几百条小船,捕捞强度呈几何级数增长。

  在莲花山渔港,记者登上了一条停泊在港口的大船———一条有150马力的拖船。正在船上检修的星仔告诉记者,一般拖船都是两条成为一对作业的,打鱼时候两条船一起拖着150多米长、120多米宽的网在海上高速前进,一两个小时下来,这一片海域的鱼就基本上“一网打尽”。记者在驾驶舱中看到,卫星导航仪、探鱼仪、雷达、对讲机等现代化打鱼设备一应俱全。

  过去的拖网作业主要在白天,如今只要有利可图,渔民夜以继日地在海上作业,一天除了起放网的时间,拖曳时间达到20小时。渔民为了多捕鱼,一是增长网具的长度,二是采用多重刺网捕捞各种不同规格的鱼群,三是延长作业时间。

  休渔补助杯水车薪

  渔民们向赖以生存的大海进行掠夺性捕捞也是为生计所迫。据了解,目前各级政府虽然对休渔渔民提供了补助,但这种补助只是杯水车薪。

  今年汕头市政府拨出专款300万元作为休渔困难渔民补助、休渔船补助和休渔工作经费。但300万元一平均到汕头5万渔民身上,人均仅为60元。据了解,目前除深圳为每条休渔渔船补贴3000元外,其他地区的补贴大多在90~200元左右,并且补助对象仅限特困渔民。广东省从去年开始每年拨款2亿元,作为渔民转产转业的补贴资金,除补助部分渔民从事人工养殖外,主要用于技能培训。但这笔资金相对于广东将要面临转产转业的30万渔民和沿海14.8万的贫困渔民来说,实在太少了。

  莲花山渔港4条渔业村有3000多户渔民,住在河边茅棚里的就有260多户,居住面积大多仅有三四十平方米,没有房子只能住艇上的“连家船”渔民则有30多户。

  除了捕捞强度剧增外,污染逐渐成为海洋的第一杀手。南海休渔七年来,珠江口内河海水污染问题仍然日益严重,几乎无鱼可捞。日前,广东省海洋和渔业局公布了《2004年广东省海洋质量公报》。公报显示,珠江口生态监控区的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围填海、陆源排污是引起珠江口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下降的主要因素。  

  专家视点:“休渔+滥渔”并不能“养鱼”

  仅仅一项休渔,不足以作为控制捕捞强度的手段。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毅德在东海伏季休渔十周年的总结大会上坦言:休渔制度虽然是目前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渔业资源保护措施,但还不是解决捕捞强度过大的根本举措。要从根本上解决过度捕捞问题,就必须有效地控制渔船的盲目增长并逐步加以减少,同时研究并适时推行渔业捕捞准入制度等各种综合配套措施。

  广东海洋和渔业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也表示,休渔制度在一段时间内缓解了由于捕捞强度过大对渔业资源造成的巨大压力,但休渔制度目前要破解的难题还不少。比如捕捞强度依然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休渔效果在开捕后难以维持;一些管理措施还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需要进一步地从制度上加以完善。

  有专家则提出,休渔时间应当加长,甚至可以考虑休上一年半载,或者在休渔这个政策上,政府是否也能下“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一样的决心?两至三个月的休渔时间,从实践来看并不能很有效地“养鱼”。而这将涉及到数量庞大的补贴问题。

  记者了解到,仅广东省就预计将有30万渔业人口面临转产转业,相当部分祖祖辈辈靠海吃海的渔民将不得不面对生活方式的改变。据悉,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在几年酝酿研究,反复征求各地意见后,将在今年出台《伏季休渔管理规定》,以推动休渔管理的法制化。而广东省也将通过建设150个海湾生态自然保护区、进行人工鱼礁建设、建设污水处理厂以及将部分渔民转产转业等措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